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in Enabling Education Review 2
Click here for publication table of content

Reference:

Link: https://www.eenet.org.uk/enabling-education-review/enabling-education-review-2/eer-2-chinese-translation/2-3/

重新檢視對於融合教育的想像,印度د

Kanwal Singh and Ruchi Singh

EENET 一直以來都主張:每個人對於融合教育可以抱持不同的解釋。因此,就教育政策執行者與計劃者而言,欲踏出融合教育的關鍵的第一步,便是仔細反省自身對教育的信念與假設為何。在這篇文章中,Kanwal 和 Ruchi便充分表現他們在印度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轉變下的反思,且呈現出在融合教育假設上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引導他們走向融合教育之路。

大約在十年以前,融合教育是印度特殊教育學者最喜歡討論的議題。這個議題始於身心障礙孩童教學策略的改變。這個策略的目標是為了將所有身心障礙孩童由隔離學校漸漸轉往普通學校。同時包含提供轉孩童的相關轉介資料與需求資源的信件。這樣的計畫似乎是一個相當令人興奮的進步-我們學到了許多融合相關的新詞彙並為這項改變感到欣喜!

毫無疑問地,在想法上,我們毫無疑問地對融合教育充滿期待。然而,當我們準備從「為何」我們需要融合教育,邁向「如何」執行融合教育時,我們便開始有所遲疑。可能性的問題開始襲來:普通學校準備好了嗎?他們沒有可以提供或給予支持的管道。教師準備好了嗎?他們要如何在50人的班級中接受「我們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有辦法接受嚴苛的考試系統嗎?誰會負責治療課程、個別教學與學生的日常需求支持?其他學生會不會嘲笑「我們的」學生?

因此,在特殊教育界間的論戰便展開了。很多特殊教師開始對此質疑,並提出許多對此一措施的警告。為了說服這些教師了解這個新的措施會是一個有遠見的長期計畫,我們開始為他們開設排解疑難課程。這些課程提醒他們需要更有「彈性」,並且隨著時勢「改進」。

十年下來,我們發現似乎被困在時空膠囊中。印度仍將融合教育侷限於身心障礙學生相關的議題上。因此,在「身心障礙特殊支持」以及融合教的理論與實踐的議題上,大家都仍鮮少有共識。因此,針對當前在理論(主要為社會與人權為基礎)及實踐(以醫療、診斷、鑑定與設計計畫為基礎)上,我們仍有極大的斷層。

有些學校自稱為貫徹融合的先鋒,但實際上卻只在該校的校園內設置特殊教學單位(他們稱為資源中心)。有些特殊教育團體則因為模糊不清的角色定義與責任而感到迷失。困惑的普通學校老師與焦慮的家長則使這樣的現象更具焦躁。

身為特殊教育群體的一份子,最讓我們感到焦慮的是:雖然在教育政策與實施上,大家都宣稱已全然的關注與提倡融合教育。但這些年下來,融合教育的發展仍然有限。相反地,一些反融合的政策或措施,反而被引入普通學校中,甚至被強化了。

幸運的是,四年前,一個建置融合國小的印度非營利組織開始在印度發展。這是個建立「真」融合學校系統以及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最好機會。

在這裡,我們不會告訴你這些學校建立的故事,但會分享我們在發展學校的過程中的思考邏輯。最初我們以檢視各樣融合學校範本為主,然後漸漸檢視這些例子中,有哪些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其中,我們發現自己所挑戰的,原來是整個印度在融合教育上的思想與價值觀。於是,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展出了新的融合教育價值系統與思維,摘要內容如下:

普遍的想法 更新後的想法
融合教育只與身心障礙孩童有關 ل融合教育並非僅限制在有身心障礙的孩童上。他關係著所有的孩童;非融合則可定義為阻礙學生接受有意義與有價值教育之任何表現。
所有身心障礙孩童都需要特殊教育 所有身心障礙孩童都不需要「特殊」教育。身心障礙並不代表孩童需要特殊教育。
只有身心障礙孩童才是「特別」的。其他沒有身心障礙需求的孩童不需要特殊的照顧或支持。 所有孩童都是「特別的」。每個孩童都可能面對學習上的阻礙且需要支持/特殊照顧。這包含特定時間、暫時性的與永久的支持與照顧。
身心障礙團體才有專業人員可以領導融合教育政策並執行。 其他的相關人員也同時有同等的經驗與專業得以支持融合教育。而身心障礙團體的專業人員則應成為建置融合教育政策與實行的重要關鍵人物。
ا現今普通學校的教學條件已相當完善。 現今的普通學校需要重新架構與組織教學相關條件。
特殊教育人員是融合教育的專家,並且可以引導普通學校老師。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融合教育專家。融合教育需要特殊與普通教育雙方面的教學技巧-也就是結合為融合與普教雙方的優點,以及新點子的「中間途徑」。孩童因而得到最有效益的教育。
普通學校老師為主要負責執行融合教育的人員。. 當所有相關人員都盡他們的本分時,特殊教育老師才有可能實踐融合教育。
診斷症狀與給孩童貼上「特殊需求」的標籤會幫助學校執行融合教育 診斷症狀、標籤孩童與盲目的隨從個別化計畫不只會導致分化,更會限制孩童在學業上的發展。
印度可以完全再製西方國家的融合教育計畫理念。 融合教育理念需要重新特別的設計,以符合印度的背景。
融合在一些西方國家中並不成功,同樣的印度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印度的有成功、高效率與影響力的融合教育例子,而且這樣的例子可以提供西方國家學習。其他國家的失敗並不代表印度也會失敗。
融合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本身會轉化為教育系統內部的變化。ً 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應該減到最小。融合教育執行的信念和努力不應該被影響。

結論
在發展適合印度背景的融合教育理念是一段需要時間的過程。然而,在進行時,我們卻挑戰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舊有觀念,且發展了新的核心觀念。雖然沒有提及,但這些新有的觀念已為印度產生許多有價值且可以被再製的影響。實際執行的介入、學習與建議都已廣泛地在特殊教育群體中被分享著。我們在此一系統上的成就,使我們願意繼續發展融合的介入系統,並承諾更加穩固。如果你願意與我們直接聯絡,我們將很樂意提供相關資訊。這個重新被定義的核心假設,也許會讓特殊教育經歷一些時間的陣痛期,因為需要的不只是思想上的改進,更是行為上的大改造。這樣的改變要求群體反思,甚至放棄以前的核心教育方法與途徑。然而,嶄新的教育角色與方向,則使選擇進入特殊教育場域服務的我們,增添給予孩童優質與有效教育的興奮與期待。

  1. Kanwal Singh已經在教育界工作25年,可以透過Email連絡他: Kanwalsingh.in@gmail.com
  2. uchi Singh 是發展的專業人員,目前正參與融合教育教材與融合學習環境的發展工作。透過以下Email連絡: Ruchi.singh.0511@gmail.com